项目展示

十九路军百度百科

2025-07-08

十九路军(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)是中华民国时期一支以广东籍官兵为主力的著名部队,因其在淞沪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和福建事变而载入史册。以下是综合百度百科及相关史料的核心信息整理:

一历史沿革

1. 起源与组建

  • 前身:粤军第一师第四团(1923年孙中山命组建)。
  • 演变:1926年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,参与北伐,被誉为“铁军”;1930年中原大战后,第六十师(蔡廷锴部)、第六十一师(蒋光鼐部)合编为第十九路军。
  • 核心将领:陈铭枢(政治领袖)、蒋光鼐(总指挥)、蔡廷锴(副总指挥兼军长)。
  • 2. 关键时间线

    | 时间 | 事件 | 结果/影响 |

    ||--|-|

    | 1930年7月 | 正式成立十九路军 | 下辖606178师,共3万余人 |

    | 1932年1月 | 一·二八淞沪抗战 | 重创日军,逼其四易主帅 |

    | 1933年11月 | 发动福建事变 | 成立"中华共和国",反蒋抗日 |

    | 1934年1月 | 事变失败 | 部队解散,番号撤销 |

    十九路军百度百科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官网

    ⚔️ 二主要战役与事件

    1. 淞沪抗战(1932)

  • 背景:日军突袭上海闸北,十九路军奋起抵抗。
  • 战果:以3万兵力对抗日军精锐,坚守阵地月余,粉碎日军速胜计划,赢得"铁军"称号。
  • 纪念:上海普陀区现存"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军部遗址"(原军部所在地范庄)。
  • 2. 福建事变(1933)

  • 原因:不满蒋介石对日妥协政策,联合李济深等反蒋势力。
  • 行动:成立"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",改旗易帜,与红军签订抗日反蒋协定。
  • 失败:遭蒋介石重兵围剿,内部倒戈,仅存两月即瓦解。
  • 三编制结构与将领

    1. 核心编制(1932年淞沪抗战时期)

  • 总指挥部:蒋光鼐(总指挥)、蔡廷锴(军长)黄强(总参谋长)。
  • 下辖三师
  • 第60师:师长沈光汉
  • 第61师:师长毛维寿
  • 第78师:师长区寿年。
  • 兵源特点:官兵多来自广东,客家人为主,宗族纽带强,作战凝聚力高。
  • 2. 主要将领表

    | 姓名 | 职务 | 籍贯 | 后续去向 |

    |--|--|-||

    | 蒋光鼐 | 总指挥 | 广东东莞 | 建国后任纺织工业部部长 |

    | 蔡廷锴 | 副总指挥兼军长 | 广东罗定 | 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|

    | 陈铭枢 | 政治领袖 | 广东合浦 | 流亡香港,参与民主运动 |

    | 黄强 | 总参谋长(捐坟场土地) | 广东南海 | 抗战后隐居 |

    四纪念场所

    1. 广州十九路军坟场

  • 地点:广州市天河区水荫路113号。
  • 历史:1932年由华侨捐资兴建,安葬1983位淞沪阵亡将士,陵园含凯旋门英名碑将士墓等。
  • 现状: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,设先烈纪念馆(展军服战地照片等文物)。
  • 2. 上海军部遗址

  • 地点:普陀区桃浦路127号车站新村。
  • 纪念设施:黑色大理石纪念碑(刻战役始末)抗日事迹宣传栏。
  • 结语

    十九路军以"广东铁军"之名彰显了民族气节,其淞沪抗战被誉为"中国抗日第一次正面硬仗"。虽因福建事变解体,但作为早期抗日先锋,其历史地位与精神遗产仍被两岸共同铭记。更多细节可查阅[百度百科词条]及相关纪念馆展陈。